平安法治建设征文精选三篇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安法治建设征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平安法治建设征文
会师镇是会宁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8村8社区13.6万人,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及办公室的指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为基点,忠实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深化治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深化各村(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及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管理,健全三级网格责任体系,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优势,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国土、食药、民政、农业服务中心、妇联、信访、司法所等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一是化解一般纠纷。对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邻里、婚姻家庭、房屋宅基地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就地化解。二是化解疑难复杂纠纷。对于排查出来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镇党委、镇政府交办的矛盾纠纷,组织专门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及时化解。2018年共调解各类矛盾148起,调解成功146起,调解成功率98%,2019年以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截至目前共排查出矛盾15起,已化解12起,剩余3起正在化解当中。
二、多措并举,开展公共法律服务。
一是多渠道,加强法治宣传。通过网站、微博、镇村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法治书屋、法治学校等阵地,打造集实体、网络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发挥基层普法骨干、普法志愿者作用,将法律宣传到群众家门口,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镇村两级共建立17个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推荐12348法律咨询热线,引导群众关注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司法部“两微” 陇原剑、甘肃丝路法雨等公众号,以方便群众咨询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二是做好服务接待,提供法律咨询。认真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各村各社区与白银枝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签订了长年法律顾问合同,开展法律顾问工作,协助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帮助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协助依法规范村务各项管理,保护村级集体经济利益,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帮助。
三、加大宣教,提升学法守法意识
一是结合“七五普法”的要求,积极弘扬宪法精神,将法治日、法治周、法治月与每月一次的宣传有机结合,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进行常态化法治宣传。二是充分发挥了法治公园、法治街、法治长廊的阵地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并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三是以“小气候”优化“大环境”,通过“德法相伴”服务群众、惠及群众,探索具有会师镇特色的德法融合之路。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争当横范表率, 讲好会宁故事、传递会宁声音、德润会宁风尚,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在会师镇文化广场设立了以新二十四孝和法治建设为主题的法治文化长廊,积极宣传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互相礼让、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等传统文化美德,以道德讲堂小支点助推社会治理大格局。今年我镇共协调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6场次,悬挂横幅30余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8000余份,为全面依法治镇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第2篇: 平安法治建设征文
平安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 境、安定的社会”。落到实处就是平安的衣、食、住、行!随着时代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社会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从人们的生 活状态、生存环境到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 无一不对社会平安环境的 保障和维护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平安,不仅包括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交通、环境、食 品、药品、信息等方方面面的平安概念,更包括与我们精神层面上的 平实坦然一一心安地出行,心安地工作,心安地旅游,静享花朵绿荫 下的祥和。平安如同空气和水,存在时可能毫无察觉,一旦失去则倍 感珍贵和重要。所以,“平安中国”如树的根须,只有深深地植入大 地深处,才能长出如伞如云的平安大树,才能为我们中国梦下的平安 生活遮风挡雨。
“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自古以来,平安便是人类共同的 追求和向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报的是平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祈求的也是另一种幸福的平安。 在社会快速发展,人们 生活幸福的今天,平安显得尤为重要。平安不仅是老百姓最基本的要 求、最现实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保证。有了平安,才会有我们最 质朴的平凡生活,最祥和的昌盛国运。
平安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谋事创业的出发点。正像市领导所 说的那样,打造高起点的平安梦,首先需要从基础基层做起,必须唤 起老百姓的热情关注和支持,离开了老百姓这个源头和动力,就是无 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 “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 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平安建设和成效的根本标准。
第3篇: 平安法治建设征文
刚才,X同志传达了平安XX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全县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全面系统的安排,三个单位分别做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大家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这两项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关于平安建设工作
关于平安建设,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深化思想认识。平安建设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任务,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第一,这是长治久安的需要。我们现在平稳和谐的良好局面和幸福安宁的美好生活,都是通过长期抓平安建设换来的。但过去安宁不等于持续安宁,今天安宁不等于明天安宁,要确保长治久安,必须持续深化平安建设。第二,这是民生保障的需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需求,平安是人民群众最底线的民生愿望。近年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力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持续提升。但平安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第三,这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发展的前提是平安,没有平安的环境,就没有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第四,这是执政的责任所在。为官一任,主政一方,就要牢牢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否则就会失去民心、丢掉初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全力以赴抓好平安建设,确保X安宁和谐,确保实现更好地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要注重标本兼治。平安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才能确保长治久安。首先,问题导向治好标。要紧盯“五个不发生”(即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不发生非访群体事件、不发生命案、不发生暴恐事件、不发生危害政治安全事件)目标,把解决已然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切实做到出现一个、化解一个。第二,注重源头治好本。什么是源头?抓源头干什么?源头就是引发已然问题的症结所在,抓源头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症结,达到不出事的目的。重点在六个方面下功夫:要抓早抓小,通过抓实书记民情“三本账”等有效渠道,第一时间收集信息,然后分类施策,强化沟通引导,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要及时研判,加强对形势的研究和分析,判趋势、找问题、查隐患、抓源头,强化系统施策,做到防患未然;要科学应对,运用科学思维,尊重规律、尊重法律、尊重民意,研究深层次规律,找准主要矛盾,科学施策把问题解决好;要果断上手,对于风险和苗头性问题不要等、不要拖,必须果断上手,早上手、早解决;要依法依规,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和人情等手段,积极稳妥回应群众诉求,依法依规解决矛盾问题;要堵塞漏洞,认真研究每一个问题背后的漏洞,从源头着手建章立制,最终铲除问题隐患和滋生问题的土壤。第三,立足长远建好制。主要是法制和机制,关键是把现有法律执行好、用好,把根据实际、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的操作层面的有利于社会治理、有利于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健全好、落实好,实现隐患和问题“减存量、防增量、控变量”目标。
三要强化组织保障。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担当意识,主动作为、超前作为、务实作为,促进平安建设上水平。第一,书记民情“三本账”要抓实抓好。以落实书记民情“三本账”为切入,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书记“关键人”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期盼的“关键事”,推动形成“群众说事、书记接事、组织办事、安宁无事”的良好局面。第二,综治维稳机构要强化统筹。县委政法委、综治维稳中心、信访局(联系办)要切实发挥好综治维稳专门机构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问责的职能作用,强化工作统筹,敢于较真下茬,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第三,部门责任要落实到位。各部门要扛牢压实平安建设政治责任,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推动职责范围内的平安建设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第四,基层组织要发挥作用。镇村(社区)基层组织要以“三本帐”为引领发挥好保一方平安的作用,要持续深化镇村工作一体化机制和基层治理“三共六制”机制,着力提升执行力、公信力,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推动平安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关于依法治县工作
近年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坚持法治X、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创建,营造了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但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共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依法治县整体水平的提升。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在这里强调五个方面。
一要强化意识。***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法治思维,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总书记还强调,要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在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政法机关各级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在全县营造尊法崇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二要提升能力。法治意识强化了,没有法治能力也不行。当前,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不同程度存在法治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不学、不钻、不用、不究、不考、不评”“六不”造成的。要切实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用法,干部提拔时要把考法律与考纪律结合起来,行业部门更要多钻研问题、多研究法律,不断强化法治实践、提升法治能力。
三要营造环境。依法治县需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当前,法治环境主要存在法治文化不张、法治合力不足、法治效果不佳的问题。法治文化不张,就是法律至上、忠于法律的意识和遇事用法找法靠法的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法治合力不足,就是党委政府统筹不力,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执行不力,遇事踢过来踢过去,没有形成法治合力;法治效果不佳,就是群众满意度低,甚至不相信法律,这是个可怕的问题。党的***x依然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最基本的治国方略,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县全过程,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执法、公正司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要树立导向。要切实增强法治效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形成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和鲜明导向。干部层面,要综合运用考核考评、监督问责、干部任用激励机制等手段,解决不学法、不用法等“六不”问题;社会层面,要强化示范引领,把凡是能用法律渠道解决的事情和问题都引导到法律渠道来解决,树立一批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典型,依法严厉打击一批缠访闹访问题。同时,用好行政执法评议、司法评议等制度,强化依法治县工作考核,不断提高法治能力和法治水平。
五要加强领导。依法治县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看领导。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关键少数”带头。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推进法治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能力,带头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是重要保证。二要依法行政引领。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带头依法依规办事,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三要司法机关示范。司法机关要着力提升办案质量、提高司法效能,做廉洁公正、高效司法标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四要法治文化奠基。要培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培育全社会的法治信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解决好法治建设长远问题,不断提升全县人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汇聚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抓好平安建设和依法治县工作,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切实用法治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让平安和法治成为X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谱写“XX”X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安环境和法治保障。